成立于1820年的燕麦片生产商PeterKölln,现已是多品牌公司,总部位于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埃尔姆斯霍恩(与创始人时期地址一致)。过去二十年,其业务扩张,从联合利华收购Livio、Biskin、Palmin等品牌,2014年将食用油品牌Mazola纳入品牌组合,品牌形象与身份变化较同期其他消费品牌更平缓,近年LOGO设计和包装调整细微。
一、品牌知名度与包装核心设计
Kölln品牌知名度高,传统“Blütenzarten Kölln薄片”包装采用独特浅蓝与深蓝拼色,2020年Innofact调查显示其在德国认知度超90%。该包装1939年推出,后续多次修改但差异小,且自1933年起,浅蓝与深蓝瓷砖设计作为文字图像商标受保护,被视为“品牌的标志性象征”。
此前因产品范围扩展、细分,包装“色彩斑斓”,销售点定位不足、品牌认知度低,CEO Driftmann-Egelhof认为需恢复蓝色包装设计的“独特性”。
二、代表性产品包装设计
1.高蛋白系列:采用蓝色瓷砖设计,且省略品牌标识,仅靠配色与包装(容器、材质)塑造品牌形象,与妙卡巧克力棒等品牌设计逻辑类似。其瓷砖图案与经典“Köllnflocken”呈镜像对称,左上角为深蓝色区域(品牌标识中此处为浅蓝色)。
2.一升装利乐燕麦饮料:去年包装重新设计,采用完整蓝色瓷砖设计(后因担心产品线相互蚕食下架)。
三、品牌标识修改与包装配套调整
1.logo修改:去年年底小幅调整,新logo设计右下角为圆角,字标重新设计,首字母斜线由直线变曲线,“ö”线宽对比度降低,消费者难察觉。目前公司社交媒体仍用旧标识。
2.包装调整:更换新logo时,包装仅轻微改动,容量从500克减至440克但价格不变。与其他品牌不同,Kölln未掩盖容量减少,而是在包装右上角绿色背景印白色大字“容量更少,品质不变”。
四、品牌设计策略与未来挑战
Kölln以细微调整设计和产品系列适应市场趋势,平衡现代化与传承,不根本改变核心价值观与视觉形象,曾寻求thjnk的Michael Trautmann、汉堡SaintBrand等外部建议(CEO Driftmann-Egelhof曾在thjnk实习)。
未来,Kölln需建立内部品牌专业知识与设计理解,关键挑战是作为多品牌公司,如何保持核心燕麦片品牌的重要性,避免重蹈Odol因管理层不认可而退出市场的覆辙。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原作者的观点,除了已经标注原创的文章外。文章中出现的商标、专利、图片和其他版权均属于其合法持有人。如文章中图文有侵权或者错误信息,请联系我们! 我们将在确认后的24小时内删除。本网站之声明以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深圳市尼高企业形象设计有限公司所有。